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际交流

汉堡大学留学经历

发布者:MBA教育项目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时间如梭,一年前曾经为自己的决定彷徨过,也激动过,如今看来追随我心的抉择才是让自己生命更加精彩的唯一理由。

    2011年2月初,我得到消息,将有机会赴德国汉堡大学参加一年的双学位学习。得到消息之后,我是感觉到自己一直以来在海外校园学习的梦想似乎照进了现实。我和德国一直有着不解之缘,8年之前,当我还是高中生,我曾经就申请到德国留学。但是由于当时委托的中介公司在资料准备上出现问题,很遗憾最终得到的是德国的拒签。之后,我就在国内接受了大学教育,心中却为这挥之不去的遗憾常常惋惜。

    华东理工大学与汉堡大学双学位交换学习的项目我是通过华理的MBA宣讲会了解到的,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参加了该项目,但是因为每年申请这个项目的竞争都异常激烈,所以真的没有想到后面的结果会是怎样,一切都是想挑战一下自己。后面的一切却出奇的顺利,我通过各项考试,取得了去汉堡大学的申请机会!Thank God, I made it!

    接下来的半年,我除了工作,MBA的学习还抽空学习了简单的德语,为将来出国做准备,后面看来真的是非常必要。签证的过程也十分的顺利,我们全部都拿到了德国领馆签发的3个月临时签证,到了德国之后,还要再延期为长期签证。

    从中国飞到德国大概是13个小时,我们一行4人一路说说笑笑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转眼就飞到汉堡了,降落前,我们都挺激动,透过舷窗向外看,我们都傻了,不是到农村了吧,下面是一片绿油油的田地?

    后来有机会在汉堡周边旅游的时候才知道,除了大片的森林,附近还有草场和果园,汉堡的绿化覆盖率在德国都名列前茅,这一点汉堡人自己都十分自豪。

    十分感谢我们上一届的学姐李炜和另一位学姐王聪乐的先生宋新春特意到机场来接我们,虽然我们有一些疲惫,但是都难掩兴奋。也顺利找到之前预定的Hostel住下,当然我们不知道,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要为自己在汉堡有个容身之地奔走颠沛……

    Hostel是之前在网络上预定的,选的地方就是靠近汉堡大学的圣保利(St.Pauli)区,当然这个街区也因为他是欧洲仅次于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而闻名,学校相邻的街区居然是红灯区,这让我们都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了解之后才知道,圣保利的绳索街(Reeperbahn)才是所谓的红灯区,主要是一些酒吧,离汉堡大学相距甚远。

    在德国,我们最初的体会是自由与纪律,在地铁站,没有专门的查票或是闸机,大家全是自觉购票,这样每次赶地铁都很方便,只要直接上车就好了,并且学校的学生证也是公共交通票,可以乘坐绝大多数的公共交通设备(公交车、U Bahn、S Bahn和渡船)。这是自由是基于严格的纪律的,地铁上偶尔会有查票的工作人员,如果你被抓到没有票,默认就是近100欧的年票罚款,外国人如果有三次以上的逃票纪律,对后面的延签和找工作都有影响。所以即便是进站没有查票,大家都还是自觉购票。

    另外一个让我们感受不一样的就是驾车者的文明。德国的驾照号称是世界上最难考的驾照,因为在德国考驾照不但是考验驾车技术,更多是对整体交通状况的判断和把握,很多的交规问答题基于德国人的思维理念,但是文明行车体现的却是国民的基本素质。我们在过马路的时候无论是拐弯车还是直行车都是提前减速让行人先过,这让我们在开始的时候总出现互相等的情况。

    开始的几天我们都忙于找一个可以住宿的地方,长期住在Hostel肯定不合适,而且价格也不便宜。但是汉堡的房子是出了名的难找,据说市政府现在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鼓励更多的市民将自己空置的房间拿出来给需要住房的人。我们的学生宿舍是在到汉堡前3个月申请的,但是由于申请的人太多,我们需要再等至少三个月才能有学生宿舍住。于是我们奔波于各个学生宿舍,询问是否有客房可以住,客房不同于宿舍,租金稍贵,为短期租住提供。但是几天下来,都没有什么进展。最后还是学姐的先生为我们找了一个临时的地方住下,之后大家各自通过各自方式找到了住的地方。

    我们到汉堡的第一天就先到汉堡大学的校园走了一圈,大家很努力试图找到学校的大门,可是转了一整圈都没看到,学校也没有围墙,附近有博物馆,体育场,公园和歌剧院。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在博物馆后面,我们居然发现了一个中式的建筑,而且是,上海豫园!原来是上海豫园集团为了弘扬中国文化,让更多的德国人感受到中国的气氛,在这里按微缩比例修建了一个小豫园。

    我们还特地在异国的豫园门口合影留念,希望中国的文化也能通过无数像我们这样出国留学的学子来传播开来。

    我们就读于汉堡大学的经济与社会科学学院(Fakultät Wirtschafts - und Sozialwissenschaften),这个学院的国民经济学在全德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教学楼也十分有特色,上面是一副破碎的画,我们平时主要的课程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我们的专业是Master of art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iBA。这个项目十分有特色,首先是她的国际化:招生名额为40人,其中20名学生来自德国,其余20个名额开放给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申请者需要提供自己的英文水平证书、德语水平证书(交换学生不需要)和GPA3.2以上的证明。仅德国本地每年就会收到400多份的申请,最终只有20名优秀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而留学生则是来自世界各地,我们班上就有美国、法国、俄罗斯、乌克兰、墨西哥等等超过15个不同国家的学生。可以说,我们的班级就是一个小联合国,大家在一同用开放学习的心态共同交流。其次,她培养了多语言的国际复合型人才,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数量掌握除母语之外的两三种语言,有的学生甚至能说五国语言。第三,是她的实战性,我们每学期都会有一个Case Study的课程,我们需要深入到德国或欧洲的企业中,了解他们在经营中实际遇到的某个特定的问题或机遇,我们会为此提供分析和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和远在圣彼得堡和上海的同学共同合作完成,最后通过网络实时视频一同在企业代表面前将我们的解决方案呈现出来。这样的国际化项目运作运作起来真是困难重重,首先是了解项目背景,很多行业我们从未接触过,要在短期内快速学习吸收行业知识,查阅大量资料。其次要和不同地区,不同时区的小组成员合作,将每个成员查询到的知识共享给所有人。最后就是各种观点的碰撞,最后将解决方案通过国际化的视角呈现出来。这一切都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完成的,记得第一学期,我们常常通宵熬夜来讨论问题,制作PPT。当然,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是回报却是十分丰厚的,我第一个学期做的案例是为德国最大的私人银行贝伦伯格银行(Berenberg Bank),分析中俄中小企业在法兰克福证券市场上市的市场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法兰克证券市场有了深刻的了解,而我的毕业论文也是与中国企业在德国上市相关。

    第二学期的案例更具挑战,我们为宝马汽车MINI系列设计一款适合中国或俄罗斯市场的新车型,我们选择了中国市场,因为通过数据和经验的分析,MINI轿车更适合中国市场,而我们最终的车型设计和市场计划得到了MINI产品设计部门经理Mehrlich经理的高度认同,甚至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在中国市场见到以我们设计为原型的新款MINI轿车。

    在新生欢迎周上,我们学习了各种与不同文化相处交流的方式,大家也都十分愿意敞开心扉去了解不同的文化,很快我们都成了非常好的朋友。我们项目的负责人Abel教授在开学仪式上简单介绍了MiBA项目的运作方式,如何投诉等等,也谈到了MiBA的文化,他说:"For all MiBA students, we should study hard and party hard!" 这也是国外学生和中国学生不一样的一个地方,他也建议我们中国学生多和外国学生多交流。在国外,Party是学生社交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也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了许多朋友。


    在德国生活学习,融入他们的生活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开放交流的心态,我和朋友交流的时候他们都觉得我和他们之前接触过的中国人不太一样,更加的Open-minded,也更加的国际化,这也正是我希望能展示给他们的,中国的经济地位让世人瞩目,这个时候需要年轻一代自信的去展示自己,用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一些偏见,而当他们接触你之后,从你身上能看到自信的中国人的样子,偏见自然就打消了。

    当然,对当地语言文化的学习和尊重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所有来汉堡交流的中国学生,都在这里参加了汉堡大学和全民大学(Volkshochschule)办的德语学习课程。在我们去延签的时候就意识到德语的重要性,因为在延签中心很多办理业务的人员不会说英语,如果光靠比划真的很难把自己的要求说清楚,我十分幸运,遇到了一位会说英语的女士,顺利的拿到了两年的签证,而其他的同学只拿到了一年,还因为沟通不畅弄得心情十分糟。

    经过一年的学习,我现在已经能够用德语进行简单的交流,通过德语也能了解德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十分的严谨和具有逻辑,比如他们的构词法,很多的词看起来很长,但是都是不同的词组合起来加上一些词缀组合出一个意思,所以并不难记。德国的文化也像他们的语言一样严谨有序,我们通过去听歌剧或音乐会,参观艺术馆、博物馆了解了很多德国的文化与艺术。

    德国的国教是基督教,我在汉堡当地也找到了华人教会,有许多在德国留学的学生通过教会的帮助寻找房子或者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使我们能在异国他乡感受到华人之间的温暖。另外我在汉堡也参加了他们当地的水上运动俱乐部,其中有一支华人龙舟队,这支队伍有个响亮的名称“龙行汉堡”,经过半年的训练,我已经成为队里的主力,代表我们华人龙舟队参加了在汉堡的各项比赛,都有不俗的成绩。当中国人齐心协力战胜了德国的龙舟队伍,我们心中总是充满了自豪,因为这不单是体力上的胜利,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内在的一种团结一致、不服输的精神。

    欧洲风景旖旎,外出旅行自然是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我们刚到的第一学期,由于课程比较紧,加上到了冬天很多地方都是冰天雪地,我们就老老实实窝在图书馆埋头学习,德国的教育真的是十分严谨,一些课程的通过率仅仅只有60%。大多数的德国学生第一学期选了5门课,而我们为了第二学期能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我在第一学期选了11门课,包括了最难学的德语课程。于是,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玩命学习,考试那两周每天都仅睡了4个小时。当然努力的学习也得到了回报,我在第一个学期就基本修够了两个学期的学分要求,最后的平均分也达到了2.0 (德国的评分体系是1分到5分,1分为最优,5分为不及格。2.0为Good评价)。并且以1.3分的成绩通过了德语A1.2级别的考试。

    放松下来,我就开始安排自己的欧洲旅行,我先是去了德国南部的杜塞尔多夫、科隆和伯恩,参观了举世闻名的科隆大教堂,拜访了贝多芬的故居。科隆大教堂独特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像。

    几个月之后,我又安排了北欧、东欧的旅行,我们从瑞典去东欧的拉脱维亚乘坐的是诗莉娅号游轮,宁静的波罗的海上美丽的日出和日落是我们那趟旅行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一年的留学生活转眼就过去了,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我们的教授请班上所有的同学到他家参加大型的BBQ Party。他亲自为我们烤德国香肠、牛肉饼和土豆,我们有些同学也各自带来自己家乡独特的食物,我们几个中国学生请大家尝了中国的粽子和汤圆。

    大家都非常的不舍得,因为虽然只有短短一年的相处,但因为我们总在一起上课或讨论案例,彼此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个月之后大家要奔赴世界各地去参加不同的交换项目,有些学生去了美国、加拿大,其中许多的学生要来中国,到我们的母校华东理工大学学习。虽然彼此要分开一些世界,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又会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相遇,因为MiBA的学生就是要Be Glocal! 是世界的,也是有自己国家特色的。

    十分感谢母校华东理工大学能给我一个圆梦的机会,让我在欧洲古老的学府接受新鲜的管理学教育。感谢项目的负责人Abel教授和黄庐进教授,不是他们的联系合作,不会有这个交换项目的诞生,感谢为了这个项目默默付出努力的老师。也感谢所有在德国的弟兄姐妹们,让我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也能感受到温暖和爱。我的生命,也因为在汉堡这一年,变得完全不同。

                                                                              ——2011级国际班 邵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