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2010级中法双学位IMBA法国游学记之——静谧的法国乡村生活
发布者:MBA教育项目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深秋的11月,华东理工大学2010级中法双学位IMBA的同学们又迎来了2011年度的法国游学。由于出发安排不同,同学们分批踏上了前往法兰西的飞机。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第一批前往法国游学的同学们抵达了法国戴高乐机场。出机场,换RERB,前往巴黎市区,找火车站。我们顺利登上TGV (Train a Grand Vitess)高速铁路,高铁准时出发开往南锡。当高铁缓缓驶进南锡站时,我一眼就看到ICN商学院的Stan教授已经早早的等在了站台上欢迎我们。我们在南锡的活动也就正式开始啦!由于我们人比较多,Stan教授和他的夫人Elisabelle特地开了2辆车来,他们考虑的十分周全。并将开车1小时左右把我们送到一个离南锡约60公里的小村子。时值深秋,路边有大片的红叶和绿色的草场,风景如画。
Stan教授对路上经过的每个村庄都非常熟悉,他知道每个村庄的人数,他告诉我们在法国,如果你想要扩建一条公路,要经过当地村民的同意,而且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有这样一个例子,为了让这样的乡间公路宽一些,政府开始征求农民的意见,但农民反对,理由是建路有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从而导致他们失去大自然的亲密伙伴——青蛙。 说来可笑,但这就是法国,一个注重对自然环境和历史保护的国家。
我们在路上正好看到一个铁路工程,这个工程是为巴黎到阿尔萨斯修建的一条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铁工程,为了这个项目,政府与当地村民花了10年时间来沟通,并在对环境保护要求十分苛刻的条件下开始修建。在他们的工地上停满了汽车,打听下来,才知道是工人的车,他们都是自己开车来工作的,这与中国完全不一样。 而且很多法国的小村子,并不愿意高铁通过他们的村庄,因为会打扰到他们宁静的生活,会带来更多的流动人口,给当地的治安和就业带来威胁。而在中国,乡政府都明白要致富,先修路。
由于法国公路已经十分发达,村民出行都靠汽车,他们不想让要现代文明破坏他们历史和大自然的赐予。但是法国人也在犹豫,由于种种的约束和限制,使他们很难改变现状,这样就无法期许未来的美好改变。不少法国人也想把老宅重建,但还是有很多限制。
在法国的乡间路边,有时会看到2棵小树,树中间放着纪念性质的东西。Stan教授告诉我们,这是有人在这里出由于出了交通事故而死亡,亲人们就在这里纪念故人,但前提要征得土地主人的同意。
Stan教授的夫人家族有一个小型牧场,这个牧场所在的区域原先属于德国,二战结束后归法国所有。 所以这个区域的人基本都说法语和德语, 连村庄的名字也是德国式的。 这个牧场全部由Ellisabelle 的弟弟和妹妹Nathalie 两人来管理。他们两个人要做农场所有的事情,非常能干。他们农场里有许多荷兰奶牛,我们换上工作服,穿上大套鞋后,进入奶牛场,去感受一下挤奶工的工作。进入农舍,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奶牛被分成2个区域, 奶牛回栏后, 要挤在一个小区域内,等待进入挤奶车间,车间内布置了自动化的挤奶设备。 我们首先要用温水给奶牛的乳头进行清洁,清洁完成后,把奶牛乳头内的奶先挤2下,然后套上吸奶器自动进行吸奶,如果奶吸完了以后,装在管道外的流量感应器就会激发一个马达旋转,把吸奶器自动取下。吸奶车间的牛奶通过一套不锈钢管道流到一个大的储奶罐,奶进去前必须经过过滤。这边附近的几个农场成立了合作社,有奶商来收购牛奶,每2天一次。
我们还看到很多小牛犊,很像牛犊幼儿园,还参观了待产的奶牛。牧场的农民要负责处理牧场里产生的所有废水,不允许把废水和粪水排到自然界中。农场主要付钱请人来处理。 在牧场,农民基本不出去购物,大多数的蔬菜和水果都是他们自己种的,他们自己做果酱,甚至酿酒。农场每天都很忙,但没有请工人,基本都是自己干活,生活过得简单而充实。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第一批前往法国游学的同学们抵达了法国戴高乐机场。出机场,换RERB,前往巴黎市区,找火车站。我们顺利登上TGV (Train a Grand Vitess)高速铁路,高铁准时出发开往南锡。当高铁缓缓驶进南锡站时,我一眼就看到ICN商学院的Stan教授已经早早的等在了站台上欢迎我们。我们在南锡的活动也就正式开始啦!由于我们人比较多,Stan教授和他的夫人Elisabelle特地开了2辆车来,他们考虑的十分周全。并将开车1小时左右把我们送到一个离南锡约60公里的小村子。时值深秋,路边有大片的红叶和绿色的草场,风景如画。
Stan教授对路上经过的每个村庄都非常熟悉,他知道每个村庄的人数,他告诉我们在法国,如果你想要扩建一条公路,要经过当地村民的同意,而且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有这样一个例子,为了让这样的乡间公路宽一些,政府开始征求农民的意见,但农民反对,理由是建路有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从而导致他们失去大自然的亲密伙伴——青蛙。 说来可笑,但这就是法国,一个注重对自然环境和历史保护的国家。
我们在路上正好看到一个铁路工程,这个工程是为巴黎到阿尔萨斯修建的一条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铁工程,为了这个项目,政府与当地村民花了10年时间来沟通,并在对环境保护要求十分苛刻的条件下开始修建。在他们的工地上停满了汽车,打听下来,才知道是工人的车,他们都是自己开车来工作的,这与中国完全不一样。 而且很多法国的小村子,并不愿意高铁通过他们的村庄,因为会打扰到他们宁静的生活,会带来更多的流动人口,给当地的治安和就业带来威胁。而在中国,乡政府都明白要致富,先修路。
由于法国公路已经十分发达,村民出行都靠汽车,他们不想让要现代文明破坏他们历史和大自然的赐予。但是法国人也在犹豫,由于种种的约束和限制,使他们很难改变现状,这样就无法期许未来的美好改变。不少法国人也想把老宅重建,但还是有很多限制。
在法国的乡间路边,有时会看到2棵小树,树中间放着纪念性质的东西。Stan教授告诉我们,这是有人在这里出由于出了交通事故而死亡,亲人们就在这里纪念故人,但前提要征得土地主人的同意。
Stan教授的夫人家族有一个小型牧场,这个牧场所在的区域原先属于德国,二战结束后归法国所有。 所以这个区域的人基本都说法语和德语, 连村庄的名字也是德国式的。 这个牧场全部由Ellisabelle 的弟弟和妹妹Nathalie 两人来管理。他们两个人要做农场所有的事情,非常能干。他们农场里有许多荷兰奶牛,我们换上工作服,穿上大套鞋后,进入奶牛场,去感受一下挤奶工的工作。进入农舍,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奶牛被分成2个区域, 奶牛回栏后, 要挤在一个小区域内,等待进入挤奶车间,车间内布置了自动化的挤奶设备。 我们首先要用温水给奶牛的乳头进行清洁,清洁完成后,把奶牛乳头内的奶先挤2下,然后套上吸奶器自动进行吸奶,如果奶吸完了以后,装在管道外的流量感应器就会激发一个马达旋转,把吸奶器自动取下。吸奶车间的牛奶通过一套不锈钢管道流到一个大的储奶罐,奶进去前必须经过过滤。这边附近的几个农场成立了合作社,有奶商来收购牛奶,每2天一次。
我们还看到很多小牛犊,很像牛犊幼儿园,还参观了待产的奶牛。牧场的农民要负责处理牧场里产生的所有废水,不允许把废水和粪水排到自然界中。农场主要付钱请人来处理。 在牧场,农民基本不出去购物,大多数的蔬菜和水果都是他们自己种的,他们自己做果酱,甚至酿酒。农场每天都很忙,但没有请工人,基本都是自己干活,生活过得简单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