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华理师说

【献礼MBA20周年】光荣与梦想系列报道八:始于情怀,终于热爱

发布者:MBA教育项目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学员从40名到1010名,教师从24名到205名,管理人员从1名到60名,课程从26门到126门,教室从1间到1幢大楼……从1997到2017年,韩丽清老师亲身经历了这五组数据的改变里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在这里,一份事业,始于情怀,终于热爱。

全心全意:20年如一日地为你成长殚精竭虑

1993年,韩丽清老师来到华理商学院工作,1997年筹备MBA项目伊始便加入了项目办公室,成为了MBA项目最早的也是唯一的管理人员。“从1997年到2016年,我一直从事MBA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从未离开过,从1998年正式招收第一届MBA学员以来,我陆续担任了21个班级的班主任。”忆起学生,韩丽清老师的眼里总是止不住的自豪。

为了项目的发展壮大,作为早期的管理人员,韩丽清老师的付出有目共睹,她笑着说,“早期管理人员就我一个,一个人同时干好几份工作是常有的事情,也经常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因为随时需要你,随时就得冲上去,奇怪的是,当时也并不觉得苦,也不觉得累。”


从寻找生源、招生、制订培养方案到师资开拓和质量提升、课程创新改革再到流程化管理,韩丽清老师是拓荒者、实践者,也是见证者。“项目初期,我们的师资少,而且多学术型老师,少企业实务型老师,这恰恰和MBA学员的诉求背道而驰,于是,在协调‘教师’和‘学生’的道路上,我便充当了随时随地的救火队长,处理学生投诉,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在课程创新改革方面,核心课程组的建设和选修课的扩充,是我们的一大创新改革之处,”韩丽清老师如数家珍,“我们的9门核心课程组里配备了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的老师,目的就是为了顺利地实现师资传承,此外,我们还根据企业和学员的需要设置了7个方向100多门特色选修课,同时引进了大量的企业家师资,这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撰写学位论文、促进职业发展和提升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在开发业界资源方面,韩丽清老师与其他老师一起想尽一切办法,聘请了中石化、中石油、华谊、宝钢、海通、中信、上海黄金交易所、罗地亚等知名企业专家进入学校MBA教指委、教学质量督导组、论文答辩委员会等机构,为MBA项目质量的提升出谋划策。通过邀请中海油、中国电信、交大昂立、光明乳业、海尔、杜邦、施贵宝、索尔维、北大纵横等企业专家来校为学员作讲座,从中选拔企业家师资。同时,也推荐学员去相关企业实习、就业,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

一心为你:24小时待命地为你顺利保驾护航

在流程化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之前,韩丽清老师是项目部寥寥可数的管理人员之一,24小时待命是工作的标配。

“MBA项目实施初期,我们要自己去招生、自己开发整合师资、跟踪教学、组织学生活动等等,总之,一系列的工作都得自己来。而且那时还无固定教室,常常需要独自举牌引导学生更换教室。”韩丽清老师说,当时领导也要一起参与具体事务,无怨无悔,因为每个人有一份情怀,一份热爱。


自从投身了MBA教育,韩丽清老师就没有了双休日和节假日,“有一次,深夜里运来了一卡车的考前辅导班教材,如果等到第二天再去卸教材,将会产生很多费用。为节约成本,我和钱世超老师深夜赶去学校搬运教材。回忆起来,有着真真切切的成就感。”

为了项目的发展和提升,韩丽清老师放弃了很多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对此内心一直十分愧疚,但忆起项目壮大成长的点滴却总是欣慰。“曾经为了项目攻关,争取招生名额和报批扩展项目,我克服孩子小无人看管等一切困难,多次跑北京去联络学位办、教育部、教指委等,解决了某些难题,完成了一项项工作。”

直到2010年左右,韩丽清老师主持开发并投入使用了教学工作流程化管理网站之后,教学与学位管理的各项事务工作进入了一个有序可循、有章可依的流程化平台,“我们为此专门编写了网络手册和流程管理使用手册,有了这个平台,再也不用担心管理人员的跳槽和换岗,因为其他人员随时可以依据流程顺利地接替工作、完成任务。”

 

后记:

你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纯净的心灵之火,

你是石级,承受着学子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谨以此文致敬为MBA项目发展保驾护航的幕后管理者!


文|丁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