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天亚沙赛,有一种坚持叫华理精神
发布者:MBA教育项目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历经三天的角逐,第四届亚洲商学院沙漠挑战赛于5月3日中午圆满收官。最终,华理宏欣电缆队全员19人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60公里的徒步竞赛,为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斩获赛事最高奖项- “沙鸥奖”,这也是华理自参加亚沙赛以来首次获得该奖项。同时,华理宏欣电缆队通过有效地团队配合以及众位队员地浴血奋战最终将院校排名牢牢地锁定在赛会总排名第七,华东赛区第四,上海赛区第二。这也是华理自参加该赛事以来首次跻身赛会总排名十强,华东赛区四强之列。
赛事最高奖项——沙鸥奖
赛事回顾
正所谓没有冠军心的理工院校的文科生不是好MBAer!! 此次,华理利剑再度出鞘,也必望有所斩获。全队目标直指最高奖项沙鸥奖和赛会总排名前十。携阳光杯5冠之勇,华理宏欣电缆的队员按计划于29日,30日分两拨于银川集结兵发阿拉善。
欢迎宴会合影
4月30日晚全员顺利抵达阿拉善盟左旗,准时参加组委安排的欢迎宴会。会后,全队闭门召开了赛前最后一次准备会,再次强调了比赛当天的安排,各种装备及药品的使用说明。翌日清晨,迅速完成集结后,全队登上大巴发往腾格里沙漠。
比赛中
第一天的赛程不可谓不艰苦,还没来得及亲吻沙漠,全队就已经踏上了全程24公里的征程。原计划安排的梯队战术在一开始就被800人之多参赛人群冲散,出师不利。于是乎,各队员只能各自为战,在行进中找寻队友并就地组成临时梯队,协同作战。
另一边,高原紫外线也残酷考验着参赛队员的体能,行进途中随处可见抽筋,拉伤,扭伤的友校队员。我队亦然,王珂同学因为前半程发力过猛且并未及时补充水或者其他运动饮料,在离终点3公里处出现中暑症状。索性他及时作出调整,并且凭借惊人的毅力咬牙完成比赛,最终个人单日成绩位列全队前六。
李洁在5公里处后脚跟出现了大面积磨皮的状况,通过简单地包扎后,她也强忍伤痛继续前行。此后,李金保,黄安,许婷婷,袁健,沈伟等队员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挫伤,起脚泡等症状,这些伤病在之后的比赛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恶化并长时间困扰着众位队员。
住宿营地
比赛的残酷性无需赘言,一车车的退赛队员从身边擦过,挑战着参赛队员的毅力和决心。在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后,全员最终在5:00前全部完赛,安全抵达营地。还没来得及庆祝全员完赛,第一日比赛成绩如约而至,首日前十的院校里并没有出现华理的名字!!再看看身边,不算早已哭晕在厕所的领队,大半支队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病。首日第12位的排名预示着要完成前十的目标全队得在接下来的两天内更狠,更拼。
大面积的伤病,不利的排位,如狼似虎的对手们….
我们想静静了…
补充营养
饭后,静静没来,来得是人大的领队,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第二天的赛程比往届任何的赛段都恐怖,平面距离26公里,几乎全部由高海拔沙丘覆盖,参赛队在饱尝上上下下的享受的同时也将迎来风沙的考验。显然,对于爬佘山长大的华理人来说,沙丘赛段必须是我们的强项!!更何况比狠,拼毅力,华理的男女汉子们从来没输过!!
驰骋腾格里
翌日一早,华理宏欣电缆队迅速完成早餐,拔营,换药,热身的工作,早早地按梯队在起点前集结。出发!!王玉刚,沈鑫佳,王珂为首的第一梯队冲在最前面,成全,黄安,张毅,李金保,袁健在葛长春老师的带领下组成了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三名女队员在观摩队员护送下全力前行,第四梯队则按计划以完赛为目的前行。
最后冲刺
没有动员
没有宣誓
我们是一批没进过沙漠的菜鸟
不懂战术,不会配合
没有精良的装备
没有花不完的赞助资金
我们是一群带着伤的狼
张开獠牙
仰天长啸
只等把力量汇聚
无人可以挡住我们冲刺的步伐
认真了你肯定不会输,惨烈过才会懂得胜利的可贵。又一个全员完赛,全队跑着出去,趴着倒回营地。每个人的裤子上都有块块白斑,传说那个东西叫盐,人怎么能产辣么多盐?新东方烹饪学校的老师可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可惜,比赛当天没有宣布当日成绩,但前十名完赛后营地里有限的完赛人数会告诉你,大华理可能已经翻身排进了前十。
哦不!不是可能,是一定,必定,肯定!!
赛后合影
夕阳西下,全队合影,时光定格,笑容是治疗伤病和困顿的灵丹妙药。这一刻,只有共同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第七!!
第三比赛日清晨终于等到第二日成绩地公布。大家都显得出奇得平静,心照不宣,每个人都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做。比赛前,团队围成一圈,队长吼着:“四个月了,就在今天!!”语法残缺,但所有人都懂。
拼了!!不做它想!
团结一心
10公里很短,但用跑的真心够长。跑着跑着,跟上了冠军人大,跟着冠军跑才知道差在哪里,所谓冠军就是把团队配合做到了极致。终于明白坚持是基础,协作是王道。
比你强的人,比你还拼,比你拼的人,比你还懂协作,王者如斯乎。
等待是种煎熬,最后一天组委对关门时间进行了调整,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的难度更大了。离关门时间还有15分钟,最后一名队员还未出现。从未如此渴望时间可以停止,等等那些为了目标不言放弃的人。
14,13,12,11, 10…
倒计时9分钟,熟悉的蓝红配,最后两名队员一同出现,俗透了的大团圆结局正是我们所渴求的。
沙鸥终归华理!!
庆功宴
最后,很多看似数学,逻辑,概率,医学,心理学上需要费力解释的现象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上:
没有队员能够挤进男女个人赛会前十,团体成绩却位列第七;
参赛人数多达18人之众,却最终全员完赛荣膺沙鸥;
三天赛事累计的各种伤病到了比赛结束的那一刻都被神奇地治愈;
被爆虐了三天,每个人脸上却都铺满了得瑟的笑容…
这些问题也或许很好回答,四个“志”:团队,坚持!!
感谢每位队员,有你们真好!!
附赛事前十院校最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