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际交流

做白日梦和留学之间,差了99次旅游——我的留比经历

发布者:MBA教育项目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留学这件花钱花时间花精力却人人向往的事情,如果只停留于想法的阶段,那么它很可能就变成了一辈子的空想,特别是对于上班已经有年头的人来说。若是无奈未果,恐怕以后的日子只得盼得长假来临,攒上一笔钱出去潇洒潇洒,聊以慰藉。

        有人说,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一个地方,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那里生活学习一段时间。于是在“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红遍大江南北之前,我就来到了比利时,从这个欧洲心脏开始,了解那个让人陌生又熟悉的欧洲大陆。

 

 

        首先来介绍一下我就读的布鲁塞尔管理学校。布鲁塞尔管理学校的英文全名是ICHEC Brussels Management School,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比利时法语区教育系统中四大管理学院之一,也是第一批被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国外高等院校之一。它成立至今已有61年历史,是一所私立天主教学院,主要提供商业和金融科学的培训和课程,拥有2500多名教职员工,是欧洲最大的商学院之一。ICHEC以法语教学为主,我所就读的国际商务与管理硕士(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Management)是其唯一一个全英语授课的专业。

        ICHEC的国际化不仅仅体现在它的课程设计和安排上,更体现在其生源方面。在一些百来人的大课里,你可以看到各种肤色,操着世界各地口音的学生们汇聚一堂。这样的多样性绝不仅限于欧洲范围内的International,而是跨越了欧洲、亚洲、非洲、北美和拉丁美洲。尽管绝大部分学生年纪很轻,没有工作经验,但是个个充满朝气,学习娱乐两不误,奉行work hard, play hard的人生准则。

        ICHEC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学生网络ESN,全称Erasmus Student Network,是全欧洲最大的学生团体,遍布欧洲各高校。其职能有点类似于我们的学生会,但是隶属于高大上的欧盟,而不是某一个学校,主要组织吃喝玩乐…… 额,不对,是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尽快地融入当地的文化生活,同时也熟悉彼此,可以说这是一个交国际朋友的好机会。

        身在异国他乡,也能够感受到祖国大陆的温暖。在布鲁塞尔有一个中国留学生组织叫做布鲁塞尔学联,会定期组织和举办各种活动,对接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初来乍到,当你被满眼的法语和荷兰语砸得头晕眼花的时候,打开微信群,有各路大神帮你答疑解惑,真正感觉到一股暖意涌上心头。

        当然啦,留学留学,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ICHEC的课程压力和学习量可以参照我们华理国际班和中法班的情况。只是身在欧洲,可能没有学霸帮你辅导,也没有学习委员督促学习,一切要靠自己自觉。比利时的学分制是每门课满分20分,10分为及格。你可以选择deadline压线狂写paper,期末考试通宵复习,每门课都低空飞过,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社交和旅行上;也可以选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刷满分上。

        接下来说说比利时和比利时人。说到比利时,国人大概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巧克力了吧,还有非常出名的上千品种的啤酒。此外,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小学语文课本上《小英雄于廉》那个撒尿小童的雕塑了。比利时无论是地理上还是文化上,都处于欧洲的十字路口,被誉为“西欧的十字路口”。就拿我在ICHEC的比利时同学来说,比利时的官方语言为荷兰语、法语和德语,不管他们的母语是哪一个,很多都是荷兰语、法语、德语都会,还有英语,甚至有些人连西班牙语都说得倍儿溜。到比利时朋友家里做客,年轻人之间聊天,英文说着说着就变法语了,一会儿又转到荷兰语,让人实在是惊叹比利时人的语言天赋。

        最后说一下将近一年的生活学习感受吧。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的比喻,“西洋社会有些像在田里的捆柴,几根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社会基本单位是团体。团体是有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一定分得清楚。而我们的社会结构则是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波纹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就是差序格局。每个人都是他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即使像我从小在非常西化的大城市长大,来到欧洲仍然不免觉得自己的边界意识还不那么强,身在西方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中西方的差异,对我的启发非常大。

        来到欧洲另外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就是视角全方位的转换。过去一直习惯于从中国的角度看欧洲,身处在中国看中国,从来都是由东向西看。而最近这一年,从和欧洲友人的聊天谈话到学校里的各学科的论文报告,都需要我从欧洲的视角来阐述中国,介绍中国。整个由西向东的视角让我对中国对欧洲都有了全新的认识,跳出自己原先的意识形态,让自己的思想也更具有多样性。我曾经在一个专栏里看到:“一个事物,当它放在不同的视野框架下,它就可能显示出全新的意义,能够从文化中的某种深层结构性变动,带来新认识。”相信这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了。

        最后,为了证明我也是爱学习的,附一张我和爱因斯坦的合影。

 

文、图 / 2013级中法班 孙惠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