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燮致辞
发布者:商学院办公室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尊敬的成思危委员长,于建国副校长,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上海市国资委对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和上海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共同举办“2010中国企业创新管理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据我所知,成思危委员长对上海国资国企的改革发展、产权交易及企业改革等各项工作,都十分关心,也多次莅临上海给予指导和帮助。今天与会嘉宾中也有很多来自企业高管和高校学者,大家对企业创新管理有很多高深的理论研究和卓越的实践经验。很多企业在创新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并推动了企业的发展。这些企业将成功的经验和思考与大家分享,相信我们会有很多的收获和启发。
创新,是国家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主旋律。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企业的发展不能说不快,取得的成就不能说不令人注目。到2009年末,上海地方国有资产总量达到的1.3万亿,上海国有企业也涌现出一大批国内知名的行业龙头企业,今天国资委系统的电气、华谊、光明、纺织、仪电等企业老总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另外一方面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和地方的国有企业受到的质疑和诟病也不能说不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在企业快速发展中,在资产总量快速增长过程中,或多或少缺失了创新这个元素。没有增长的创新,就像小孩子没有成长的增高一样,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站稳脚跟。这其中有很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除了企业自身管理的创新外,国资监管的创新,也应该成为下一阶段及十二五期间的重中之重。
今天我想从国资监管的角度进行一些检查和反思。从国资委的角度,在管理创新方面还可以做哪些改进和完善呢?借这个机会我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战略管理的创新。一方面国资发展的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重要纽带。但到目前为止,国有资本的布局结构、功能定位、绩效评价,大家仍然是各取其利,众说纷纭。与此相关的,国资管理的战略重要性,已经形成各方共识,但在推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对战略管理的可知性、可评估性、可问责性,我认为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
二、绩效管理的创新。这对国有企业至关重要,决定了国有企业发展的起点和终点。国有企业为什么要发展?为了谁发展?通过什么发展?是1对1导向?还是复杂多元导向?这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在实践中,我知道非常令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同时也令国资管理部门很无奈。
三、风险和责任管理的创新。很简单的一条,到目前为止我们大多数企业内部建立或者正在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制度,逐步实现责任有主题、行为有规范、问责有对象。对国有企业来说,违法违规的责任很清晰,对违法违规的惩戒力度和责任追究的制度也日益严格,但是因为企业没有达到战略目标、迹象评价没有达到考核的目标而问责的,少之又少。
四、人力管理方面要创新。选人用人方面更多的迈向市场化,这是我们目前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国务院国资委已经率先对央企高官进行了全球化的招聘,上海第一批6家规范董事会试点企业也已经获市委批准,董事会通过市场化方式聘用企业高管,但这个工作怎样才能落到实处,怎样才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也需要我们在实践当中不断的探索和改善。
这些管理创新的实现和突破,只是整个国资监管体系创新中很小的一部分。归根到底这些管理的创新,还取决于我们文化层面的创新,取决于我们是不是拥有个性的企业家、负责任的经理人、积极进取而且富有创造性的职工队伍,相互尊重、诚信、宽容的舆论氛围等等。这一切,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企业愿意主动率先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以上浅见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