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EMBA科技创新系列讲座:生物技术产业的未来
发布者:EMBA教育项目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是化工、医药、材料等,为充分发挥学校的影响力,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学科前沿知识,5月9日下午,华理EMBA项目部特意邀请到华理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张元兴教授,为EMBA2013秋季班学员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讲座,主题是“生物技术产业的未来”。
张元兴老师现任上海阿华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同时并任同业部多个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张老师已经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68篇。申请国际发明专利51项,并申请国际专利两项,其中获得授权美国专利一项。
张老师首先解释了什么是“生物技术”,即用生物或生物分子的机器生产产品和解决问题,这里的产品包含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等。生物技术从历史的发展来讲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比如酒精就是生物技术的一个产品,通过发酵获得的。《三国演义》、《水浒》里面我们老祖宗就在做酒了,酒是生物技术里面最早的产品。西方做奶酪,中国酸奶大概都是这样一个范畴。
上世纪40年代,发展到了工业化的生物技术,它最典型的一个产品就是青霉素,其实20年代就发现了青霉素了,但是真正以工业规模来做是40年代的时候。1955年党中央国务院下了一个文件,要求在高校里面建立一个抗生素制造工程专业,以解决国家的抗生素制造。这个命令下来就是华东理工大学在承担,1955年华理成立抗生素制造工程专业,就是现在生物工程的前身。
到21世纪以后,又发展出了“系统生物学”,包括合成生物这样一些概念。从基因工程来讲,即通常讲的基因体外重组,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物种间基因转移,比如说人的一些基因,我们可以转移到微生物里面,让微生物去生产一些人的东西。这就涉及到许多新的东西,如人的细胞可以移到大肠杆菌元素和酵母元素里面做,微生物和微生物之间也可以相互之间去转移,这样去创造一些全新的生命和一些生命的现象。
21世纪是一个生物技术的世纪,发达国家比我们做得更早,他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美国很早就制定了国家生物经济的蓝图。生物学领域,它在资金支持方面,在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方面都做了很详细的一些安排;并修改条例,介绍生物经济发展的障碍,在这方面比我们国家步子还要大,还要开放。包括转基因的生物走向市场,这些美国都比中国步子要大得多。以及关于人才的培养,学术研究机构的结盟转型等等,这些美国都做了很多的布置。除美国外,日本也有生物产业立国的这样一个规程。德国、法国都有这样一些计划,但是我们能看到一些特点,就是美国更开放一些,欧洲相对保守得多,比如说转基因的这件事情在欧洲大陆上是碰到了更多的障碍,但是在美国这个就相对而言比较开放。
我们国家其实也是紧跟着国际上这个发展的趋势,这些年来国家对生物技术的产业也给予特别多的重视。比如说九五期间起步,十五期间投资多得多,生物制造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战略,则是以培育生物基材料、发展生物化工产业和做强现代发酵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装备的创新。国家每年都有专门的会议讨论生物经济和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方面、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相关领域的内容。
生物技术从产业上讲,前期快速的发展主要以投入为主,对于企业家的投资有不同的要求,特别需要企业家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因为它的投资周期相对比较长,从一个概念的发现到最终走入市场大概需要很长的时间。比如说做医药的,从最早的发现一个化合物开始到形成一个上市的一个医药,失败率非常高。但是做一百个只要成功一个,这一个就能把前面的投资全部赚回来,这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上海市在这方面期望值是非常高的,因为其他的一些产业,很多一些大规模的制造产业都在萎缩,但生物技术产业和医药产业政府希望作为一个支柱产业,并有配套的一些规划。
最后,张老师分享了生物技术产业化的三个浪潮:最早是医药方面,大家关注的也是最多;接着是农业,最典型的就是转基因食品,比如我们国家的大豆90%都是靠进口,主要来自于美国、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因为这些国家产量丰富,价钱便宜,含油量又高;而最后的一个浪潮则是“基因检测”,医生将根据不同的基因类型来给病人诊断开药,大大提高疾病诊断的针对性。当然,同时也会引起“社会伦理”的问题,所以届时政府如何规避好这个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
深海生物有什么特性、塑料也可以建造“钢铁”建筑物、紫杉醇用来治疗乳腺癌、3D打印材料、人工器官制造……张老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和风趣生动的语言把同学们带进了神奇奥妙的生物世界,让同学们看到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未来,并寻求其中的投资机会。科技的魅力等着你我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