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华理师说

【献礼MBA20周年】光荣与梦想系列报道七:从可乐到保温杯,与你一起走过成长的10年

发布者:MBA教育项目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从喝可乐到喝咖啡,再到现在的手捧保温杯,费鸿萍和华理商学院一起走过了成长的10年。“从2007年到2017年,和MBA学生相处的10年,让我懂得这里不只是一个传道授业的地方,而是一个师生共创知识的平台。”

学生不断挑战,让我不断进步

2006年,费鸿萍来到商学院,担任工商管理系老师,转年,开始为MBA学生上市场营销课。10年如一日的课程,除了上课地点没有改变,其他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改变,“案例从书面走进了企业现实、从本土走向了国际,考试的方式也从现场笔试走向了更加灵活互动的案例调研,学生的年龄层次也更加年轻,他们的思维更活跃,课堂上的思维挑战和火花碰撞也更加激烈。”


费鸿萍老师坦言,给MBA学生上课,亦师亦友很重要。“市场营销课最容易受到学生的一项质疑便是——‘老师,营销就是忽悠!’”费鸿萍老师笑着说,“那么如何去改变学生的这种观点呢?我尝试在课堂上用对比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分成两组来提出营销方案,一组学生根据营销课程理论和工具做出有理有据、有数据可依、有市场调研的方案,另一组学生根据营销工作经验提出的方案,再将两种方案开诚布公地拿来讨论、验证。结果质疑声总是不攻自破。”

MBA的学生让费鸿萍深刻地体会到“共创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我记得大约在2008年左右,我遇到一个很特别的学生,课堂上大家都在认真听,唯独只有他一个人在玩自己的电脑,我实在没忍住过去提醒他,他却回答我说,‘老师,可不可以不要再讲这种陈旧的案例。’当时,我是发懵的,可口可乐的案例虽然有点老,但也的确是课堂必备的经典案例。直到课下,我反复思量,才重新去认识了MBA学生的需要,想学生之所想,他们需要更多的是有现实参照意义的、与时俱进的鲜活案例和经验。”自此,费鸿萍老师的课堂每节课都会使用多个立足当下的企业案例。


一声“老师”呼唤,促我奋力向前

费鸿萍老师的课程任务重,学生也常常抱怨,“这么晚了还在做作业!”对此费老师自己也常会觉得辛苦,她笑称,常常感觉自己和MBA的学生“相爱相杀”。

“有一天,快八点半了,只有我一个人在讲台上,教室里没有一个人来上课,”费鸿萍老师回忆道,“我心里有些慌了,这些学生难道是嫌我平时作业布置太多了,现在要集体造反罢课了吗?!没想到的是八点半一到,每个同学都穿着正装,手里拿着一束花,依次送给了我,15级MBA中文二班的四十多位学生,一个都没少。这一幕,让我感动至今。再累再难的时候,想想我的这些学生,我就又可以打满鸡血继续前进了!”原来,给老师最好的回报就是学生由衷的感谢。


带学生写毕业论文时,陪学生熬论文对费鸿萍而言也是家常便饭,“我常常盯着他们到深夜一两点,和他们说,‘你们不改好,我也不睡觉,改好了再晚都要发给我,我等着你。’”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是因为不想看到学生拿到毕业论文成绩之后脸上失落的深情,“毕竟,毕业论文是学习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我希望我的学生,在若干年之后回忆起这件事,不会因曾经的不够努力而感到后悔。”

 

后记: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

而在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中。

老师,这个角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谨以此文致敬每一位用一辈子的青春扮演好老师的人们!


 文|丁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