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媒体视角

【华理师说】上观新闻评论:避免“拉闸限电”运动式“减碳”,深化这一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者:MBA教育项目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邵帅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贾锐宁二人共同撰写评论文章《避免“拉闸限电”运动式“减碳”,深化这一改革迫在眉睫》,并在上观新闻发表。以下是文章内容:

1634609409530088132.jpg

今年9月下旬以来,波及多个省份的“拉闸限电”现象,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总体而言,导致本轮“拉闸限电”的原因并不复杂,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冲刺能耗“双控”政策目标。能耗“双控”政策是指,中央政府通过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等行政区设定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强度控制目标,从而对各级地方政府进行监督考核,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能耗“双控”首次于2015年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现已成为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的一项关键考核指标。一些省份为了冲刺能耗“双控”目标,采取了限电限产这一“补作业”式的极端措施。第二,电力供需矛盾。电力的供不应求也是本轮多地限电的主要原因。比如,东北地区并未面临较大的能耗“双控”考核压力,电力供需矛盾是这类地区限电背后的关键症结。今年上半年以来,部分煤炭品种价格涨势明显,一些地方电力供需出现阶段性缺口。加之我国经济在疫情中率先复苏,促使外贸订单大规模回流,从而导致国内电力需求短期内迅速攀升。

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及行业已及时出台政策,部署措施,煤炭市场部分品种供应紧张的状况将有所缓解。而针对上述第一点原因,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中央政府就针对各地区在碳减排中的“过热”苗头,明确提出纠正运动式“减碳”的要求,体现了顶层设计的高瞻远瞩。然而,在市场化的节能减排机制尚不健全的条件下,行政指令并未取得理想的政策效果。因此,要有效杜绝“拉闸限电”现象的发生,深化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建立基于可再生能源修正的能耗“双控”目标,适当增加地方政府的管理弹性。限制能源消费的最终目的是减污降碳,而可再生能源具有低污染、低排放的清洁特征。建议在核定各地区的能耗约束指标时,可以先扣除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从而在积极引导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节能政策造成的经济扭曲。

其次,全面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电价发现和传导中的基础作用。目前,电价形成机制尚未理顺,现货市场机制仍处于试点阶段。当前只有部分工商业用户参与了电力市场交易,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电力交易中心建设,逐步扩大市场化定价机制的覆盖范围。对于居民用电而言,应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逐步取消电价交叉补贴,使电力价格更好地反映供电成本,引导居民形成节能低碳的消费理念。

最后,在发挥行政力量掌舵领航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各类能源自由竞争的能源供应体系。应该认识到,煤炭仍是当前我国的主体能源,是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因此不宜将煤炭“妖魔化”,从而过度打压煤炭产能。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各类财税政策,降低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成本差距带来的绿色溢价,以此引导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从而将不同能源之间的优胜劣汰交给市场机制来决定。